帧中继分组交换技术

帧中继是一种数据链路层,数字分组交换 网络协议技术,旨在连接局域网(LAN)并通过广域网(WAN)传输数据。 帧中继与X.25共享一些相同的底层技术,并在美国作为向商业客户销售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服务的底层基础设施而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帧中继如何工作

帧中继支持使用专用硬件组件(包括将数据打包为单个帧中继消息的帧路由器,网桥和交换机)在共享物理链路上多路复用来自多个连接的流量。 每个连接利用十(10)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进行独特的信道寻址。 存在两种连接类型:

帧中继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比X.25更好的性能,主要是不执行任何纠错(而是卸载到网络的其他组件),大大减少了网络延迟 。 它还支持可变长度的数据包大小,以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帧中继可通过光纤I SDN线路运行,并可支持不同的高级网络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IP)

帧中继的性能

帧中继支持标准T1和T3线路的数据速率 - 分别为1.544 Mbps和45 Mbps,单个连接速率可低至56 Kbps。 它还支持高达2.4 Gbps的光纤连接。

每个连接都可以配置默认情况下协议维护的承诺信息速率(CIR) 。 CIR指的是连接在稳定阶段条件下应该预期接收的最低数据速率(并且当底层物理链路具有足够的备用容量以支持时可以超过)。 帧中继不限制CIR的最大性能,但也允许突发流量,其中连接可以暂时(通常最多2秒)超过其CIR。

帧中继问题

传统上,帧中继为电信公司传输长距离数据提供了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 随着公司逐渐将他们的部署迁移到其他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已经越来越流行。

多年前,许多人将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帧中继视为直接竞争对手。 然而,ATM技术与帧中继差别很大 - 使用固定长度而不是可变长度数据包,并且需要更昂贵的硬件来运行。

帧中继最终面临着来自MPLS - 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更强竞争。 MPLS技术已经在互联网路由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以前需要帧中继或类似解决方案的虚拟专用网(VPN)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