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即插即用

我们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能够插入鼠标并开始工作。 这就是计算机应该如何工作,对吧? 像大多数事情一样,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虽然今天你可以从台式电脑中取出显卡,换上一个兼容的新型号,打开系统,并开始使用一切正常,几十年前,这是一个过程, 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那么这种现代兼容性如何成为可能? 这都要归功于即插即用(PnP)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即插即用的历史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那些在家里从头开始构建台式计算机系统(即购买独立组件和进行DIY安装)的人可能会记得这些试验可能有多艰苦。 将整个周末花在安装硬件,加载固件/软件,配置硬件/ BIOS设置,重新启动以及故障排除方面并不罕见。 随着即插即用的到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即插即用 - 不要与通用即插即用(UPnP)混淆 - 是一组操作系统使用的标准,通过自动设备检测和配置支持硬件连接。 在即插即用之前,用户需要手动更改复杂的设置(例如DIP开关,跳线块,I / O地址,IRQ,DMA等),以便硬件正常工作。 即插即用功能使手动配置成为最近插入的设备无法识别或软件无法自动处理的某种冲突的情况下的后备选项。

即插即用在微软Windows 95操作系统中引入后,成为主流功能。 尽管在Windows 95之前已经使用了Windows 95(例如早期的Linux和macOS系统使用即插即用,尽管它没有这样命名),但基于Windows的计算机在消费者中的快速增长使得术语“即插即用”成为了普遍的。

早期,即插即用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偶尔(或频繁,依赖)的设备可靠地进行自我配置的故障引发了术语“ 即插即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特别是在行业标准被强制实施之后,硬件可以通过集成的ID代码被正确确定 - 更新的操作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改进和简化的用户体验。

使用即插即用

为了即插即用功能,系统必须满足三个要求:

现在,作为用户,所有这些都应该是不可见的。 也就是说,您插入一个新设备并开始工作。

以下是插入某些内容时会发生的情况。操作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更改(有时候,当您像键盘或鼠标一样进行更改时,或者在启动过程中发生这种情况)。 系统检查新硬件的信息,看看它是什么。 一旦确定了硬件类型,系统就会加载适当的软件使其工作(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分配资源(并解决冲突),配置设置,并通知其他驱动程序/新应用程序,以便一切工作在一起。 所有这些都是在用户参与最少的情况下完成的。

一些硬件,如鼠标或键盘,可以通过即插即用功能完成。 其他如声卡视频图形卡需要安装产品附带的软件以完成自动配置(即允许完全硬件功能而不是基本性能)。 这通常需要点击几下才能开始安装过程,然后等待它完成。

某些即插即用接口(如PCI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Mini PCI)和PCI Express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Mini PCI Express))需要在添加或删除之前关闭计算机。 其他即插即用接口,例如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找到的PC卡,ExpressCard(通常也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找到),USB,HDMI, 火线(IEEE 1394)Thunderbolt等 ,允许在系统正在运行时添加/通常被称为“热插拔”。

内部即插即用组件的一般规则(技术上说对所有内部组件来说都是一个好主意)是,只有在计算机关闭时才应安装/拆除它们。 可以随时安装/卸下外部即插即用设备 - 建议在计算机仍然打开的情况下断开外部设备时,使用系统的安全删除硬件功能( Eject for macOS和Linux)。